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习园地
党史学习|千里跃进 全线反攻
时间:2021-06-15 09:56:37
发布:Admin
来源:互联网

历史背景

1947年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的靖边县小河村召开了扩大会议,又称“小河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了中央“五大书记”中的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这三位外,还有来自各前线战略区的领导人彭德怀、贺龙、陈毅、习仲勋、王震等人,会议主要研究了如何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问题,这是解放战争处于转折关头的一次重要会议,由此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反攻序幕。解放战争经过仅仅一年的时间,人民解放军的实力虽然有所增强,但相对国民党军队还是处于劣势,那中共中央为什么做出了把战争由解放区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这个大胆决定呢?  

615_副本.jpg

1947年6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所率领的中央纵队,当时对外称是“昆仑纵队”,转移到了陕北一个非常偏僻的村子,也就是小河村。7月,召开了一次中央重要的会议,就是“小河会议”。在小河村召集当时几个战略区的负责人,主要是陕甘宁、晋绥、还有华东的负责人,彭德怀、贺龙、陈毅、习仲勋、王震这些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就是怎样进行反攻。小河会议纪念馆前今天还树立着15尊雕像,就是参加这次会议的15位领导人的风采。这次会议确定了人民解放军要转入战略进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按一般的军事规律,向敌方进攻,通常是要在自己方面的军事力量超过敌人的时候才能够进行。战争进行到1947年夏天,国民党军队总数虽然下降到360多万人,解放军由原来的120多万人上升到将近200万人,但是数量仍然比国民党军队要少,武器装备更是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及时决定,战争的第二年要把战争引向国统区。因为蒋介石当时的战略计划是继续把战争引向解放区,破坏解放区的人力、物力,最后使得解放区难以继续坚持。当时国民党围剿中央苏区的时候,就是采取这种办法,长时间围剿,破坏根据地,造成你最后不得不放弃根据地长征。在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诱敌深入,内线作战是正确的,有利于发动群众,军民配合共同歼敌。但是长时间在解放区内作战,也会造成很多困难。例如在陕甘宁边区,面对着国民党胡宗南部的进攻,解放军不仅放弃了延安,边区的21座县城当时都放弃了,主要在山村与国民党军队周旋。国民党军队除了进攻之外,还到处破坏,另外老百姓为了躲避敌人进攻经常隐蔽,不能正常生产,陕北在1947年夏天就出现了严重的粮荒。这个粮荒也影响到了中央纵队,中央纵队虽然只有几百人,但是供应粮食非常困难,吃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粮食供应不上,大家只好吃黑豆。为了照顾毛主席,炊事班还专门给毛主席做了小米饭,其实毛主席知道这个情况,看到小米饭端上来之后,他就很生气的问,其他同志也有小米饭吃吗?炊事班送饭的人不说话,毛主席当时就拿着这碗小米饭走到炊事班掀开锅一看,其他人吃的是黑豆,黑豆吃起来是很难吃的,毛主席把小米饭就扣到这一锅黑豆里面去,然后搅一搅,要吃大家一块吃,就是小米饭拌黑豆。当年的中央领导供应都这么困难,那下面的部队、下面群众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打完沙家店战役之后,毛主席当时向部队领导讲话时就讲,西北野战军最大的困难是没有粮食吃,因此我们要打到国民党的后方去,打到胡宗南的后面去,吃他的粮食。按照任弼时的话讲,进行战略反攻就是把粮税负担加到国民党方面去。

千里跃进

6151_副本.jpg

担负战略进攻开路先锋的,是刘伯承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委的晋冀鲁豫野战军。1947年6月3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南渡黄河挺进鲁西南地区,开始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在战略进攻开始的时候,邓小平就向部队的领导讲,蒋介石的战略方针是要把战争在解放区打,这是他从长期反人民的斗争中间总结出的经验,但是毛主席更高明,他从确定自卫战争的方针之初,就看到这一点,他告诉我们开始必须在内线打,打到一定的时候,就是削弱敌人到了相当程度,就要打到外线到蒋管区去打。刘邓大军挺进鲁西南之后,歼灭了国民党军队九个半旅,56000人,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是鲁西南地区当时处在一个很危险的地理条件之下,因为他旁边就是黄河,这个时候正值7月份,黄河大汛期又涨水,蒋介石在历史上就曾扒开过一次黄河,黄河又是个地上河,一旦决口之后,一发不可收拾。蒋介石这个时候又想重演花园口决堤的故伎,就是扒开黄河,水淹解放军,所以鲁西南地区,刘邓大军不能久留,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不能久留,继续进攻,前面又是几条大河,因此当时刘邓首长决定,索性不要后方了,直插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8月7日,刘邓首长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四个纵队12万人,甩开敌人直向大别山挺进,当时毛泽东致电认为决定是正确的,向大别山挺进,路上要连续通过几条河流,更严重的是,要通过1938年国民党扒开花园口大堤所造成的黄泛区,这个时候黄河已经恢复到故道里去了,但是黄泛区还是一片沼泽。当时大部队通过黄泛区,很多人形容是在烂泥塘里头前进,当时解放军部队还带有一些汽车以及它拖带的重炮,开进黄泛区的沼泽地里,汽车就陷进去了,重炮也没办法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刘邓首长干脆下决心,把这些汽车、重炮全部毁掉。很多同志都舍不得,这些武器装备都是在过去战争中间流血牺牲从敌人手里缴获过来的,把它毁掉,太可惜了。但是为了轻装前进,当时必须把它毁掉,部队首长就做工作,我们只要能够取得胜利,将来还可以再去缴获敌人,因此部队就毁掉了带不走的重武器,只携带迫击炮这样的轻型火炮以及步兵武器,冲过了黄泛区以及几条河流,直向大别山挺进。1947年8月末,刘邓大军终于挺进了大别山,而且在大别山区一举解放了23座县城,直逼长江边上。长江边对岸就是国民党所谓的“夏都”庐山,当时蒋介石还正在那里避暑呢,国民党的达官贵人第一次听到了长江对面解放军的枪炮声,这个炮声如同历史法官的落槌,宣告着蒋家王朝很快就要走向灭亡。刘邓大军南下之后,国民党军队以20多万军队围追堵截,这个时候根据中央的指示,陈赓、谢富治所率领的陈谢兵团也在8月23日突破了黄河,挺进了河南西部,有一部分还进入了陕南地区。原来陈谢部队是想加入西北战场作战的,但是西北战场原来供养的那些野战军就很困难,在增加部队粮食供应就更难办了,因此毛泽东决定,还是让他们投入中原战场。陈谢部队一进入河南西部而且威胁潼关,胡宗南不得不把进攻陕北的几个旅调回来保他的老巢,追击刘邓的国民党部队几个旅也被牵制回来。9月间陈毅、粟裕所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18万人也挺进鲁西南地区,接着又挺进豫皖苏地区,这一下又迫使国民党进攻山东和追击刘邓的部分部队回援,因此解放军向南进攻就以刘邓部队作为先锋直插大别山,他的两侧又有陈粟、陈谢这两支部队作为侧翼,形成了一个品字形向南全面展开的架势,这就使国民党军队在南线的160个旅,有90个旅不得不用来对付解放军南下的三支大军,完全转入被动防御。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解放军三路大军采取跃进的方式向国民党军队后方挺进,这是当时敌我力量对比情况下所采取的正确方法。通常的战略反攻是要向前平推,夺取地方的城市,但是当时解放军的军事力量同国民党相比还不占优势,想攻击城市通常还比较困难,跃进到敌后主要是占领乡村,当时解放军能够在乡村占领脚跟关键又是进行土地改革,得到当地的群众拥护,因此讲解放军打到哪里,土改搞到哪里。三路大军驰骋中原,在中原地区又掀起了土地改革的轰轰烈烈的热潮,于是又建立了广大的中原解放区,这种独特的进攻方式,是人民解放军在战略进攻时的一大创造,也是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的一大发展。

全线反攻

6152_副本.jpg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战略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解放战争自此进入全线反攻阶段。

在后来的淮海战役的时候,刘邓在大别山的战略游击区的建立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刘邓在西线的积极运动和作战,则无法达成对国民党在徐州周围集结的重兵集团的包抄任务,则只可能是华东野战军在徐州东北地区打一个小规模的淮海战役。

1948年十一月十五日夜,中原野战军攻占宿县,歼敌一个师,切断了敌徐州与蚌埠间的联系,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是淮海战役发展成为巨大的战略决战规模的关键。而中原野战军,也就是刘邓部在大别山地区的跃进,使得他们能够占据一个有利的攻击位置,从而能够与华东野战军实现东西夹击这样大规模的战役合围。

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标签:
为您推荐
最新文章

信息化系统

英文网站

微信公众号

企业邮箱

在线投票

信访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