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营工作是以谈成合作、合同如期履约为目标,但期间难免会有各种突发原因导致已签合同未能履约而合法合规撤销终止双方合作。在近期陆续开展的商业洽谈合作中,我时常思考,“在面对撤销合同时努力确保双赢”是市场经营工作价值魅力的重要体现和重大挑战,也更是展现企业市场经营的智慧和长远眼光的预期机会。
撤销合同往往意味着合作关系的重大调整,但通过策略性处理,完全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并实现双赢。以下是从法律、总包合同通用条款及专业条款的契约精神和长期合作角度提出的解决建议及方案:
首先,要以尊重和坦诚的态度与对方沟通。解释清楚为何需要撤销合同,强调这不是否定对方的工作,而是基于外部环境变化、战略调整等客观因素做出的决定。面对项目与合作伙伴的质疑时,先冷静倾听,不急于反驳;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基于事实研判而发生的可变不可控的风险性、实操性、从双方合作的实际出发点摆事实讲道理,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避免因急躁引发矛盾,把市场经营工作当作修炼心性的道场。
其次,从以下客观专业层面分析:
1.设置柔性条款。设置阶梯式违约金条款,将违约金与合同履行进度挂钩,引入不可抗力扩展条款(如疫情、政策突变等现代风险)。
2.建立优先续约权补偿机制。若在一方撤销合同的过程中,可以考虑给予对方一定的补偿或支持。比如,如因项目使用功能改变而终止合同,可以推荐其他适合对方企业的合作机会;或者在进度款支付时,对于已经完成的工作部分应足额甚至略高于合同约定的标准进行支付。
3.风险前置管理机制。在做出撤销合同决定前,应从“财务维度、法律维度、征信维度”三方面,对沉没成本及机会成本、违约成本与诉讼风险、企业征信、行业影响及后续合作持续性等因素进行风险前置评估与管理。
4.提出撤销请求时应同步提供3种以上替代方案:
战略置换:用新业务合作抵偿原合同损失。
资源置换:提供供应商资源池接入权限。
股权合作:开放下一轮融资优先认购权。
数字补偿:转让特定场景数据使用权。
5.双方合作关系修复方案:
·附赠企业LOGO定制化纪念品以体现企业文化价值,由企业法定代表人24小时内发出亲笔签名的致歉函;
·损失可视化核算,使用第三方审计报告明确补偿基准双方签字、盖章生效,提供补偿方案选择菜单(现金/服务/资源等);
·未来价值承诺,通过签订未来3年优先合作权的承诺书、开放创新工作室联合体发展机会等方式,同时,具有影响力的企业或重点项目需双方共同制定对外声明并建立危机应对联席工作组。
6.实际发生案例参考:
某上市头部房企终止某项目工程总包合同时,采取“新一代装配式技术反授权+合资建设”模式来运作:支付违约金0.65亿元→转化为新合资公司30%股权、原承包商技术人员派驻新项目按实际日历天计费工费、共享终止合作涉及的专利技术并收取1.5%特许权使用费。
7.关键执行原则:
价值守恒定律:终止合同产生的损失必须转化为新价值创造点。
情绪账户管理:每1元经济损失需匹配3倍情感补偿投入。
生态位重构:将单次合作失败转化为产业链价值重组的契机。
综上,通过一系列结构化、策略化处理,不仅能够化解当前合同终止危机,往往还能催生更具价值的合作机会,最终达成的和解方案应使双方财务报表同时出现“战略性损失”科目,才是实现真正双赢的财务表征。即使当前合同无法继续执行,但“确定未来可能的合作方向、表达出双方对未来再次合作的兴趣、维持良好关系的决心”才是经营成果最有力的体现,这样不仅避免了因单方面强硬解约带来的负面影响,还为今后创造了更多、更广泛的合作机会,真正实现在合同撤销的情况发生时,但双方利益和关系都得以保障的双赢局面。